中国十大顶尖美人的贾谊犹如翩翩起舞的绘画勾勒出古代才子风范
人物生平
贾谊的生命如同短暂的春风,绽放了三十三个春秋,但他的经历丰富而深刻。他出生于河南洛阳,从小便博览群书,对儒家经典有着系统的学习和深刻的理解。
公元前183年,当贾谊年仅十八岁时,他被任命为河南郡最高行政长官吴公门下的学员。吴公后来在朝中担任廷尉,并被誉为吴廷尉。这位吴廷尉是李斯的师傅,而李斯则是荀子的弟子之一,贾谊又曾从荀子的学生张苍接受《左传》学习,因此,在学术源流上,贾谊受到了荀子思想的大力影响。此外,道家黄老之学也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曾与黄老学者司马季主进行过深入讨论,并对对方观点表示了全面的赞赏。
在河南守候于吴公门下四年之后,文帝即位并开始寻找天下英才。得益于吴公推荐,二十二岁的贾谊进入朝廷担任博士一职。
在朝期间,贾谊发表了一系列论疏,其中包括《过秦论》,这是一篇探讨“攻守之势异”的哲理文章。在文帝元年的《论定制度兴礼乐疏》中,他批评西汉初期礼义废坏的情况,并提出了“定制度、兴礼乐、改正朔、易服色”的建议,这一建议实际上奠定了董仲舒“三统说”的基础。而在文帝二年的《论积贮疏》中,他主张鼓励农业生产,最终,这些创议都赢得了文帝的重视。
然而,由于丞相等高级官员坚决反对,不久后贾谊就因为不满文帝身边的人物而与其疏远。随后,被派往长沙王府担任太傅。在那里,他写下了著名作品《吊屈原赋》,表达自己对于屈原遭遇悲剧结局的心情共鸣。
尽管如此,在长沙期间,一方面他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仍然不断向文帝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当周勃系狱时,即便他出狱后感慨人生的无常,也没有受到刑罚,而是在他的劝导下,大臣们若犯错误,都能得到宽恕。在面对民众私铸钱币这一问题上,他虽然反对,但未能得到采纳。而当看到鵩鸟飞入室内,便写下了心境忧郁的情诗——《鵩鸟赋》。
最终,在一次召回京城后的夜晚,与文帝关于鬼神的问题深入探讨后,被派往梁国担任太傅。在梁国期间,他继续提出削藩、以德待匈奴以及以礼治国等多项政策建议,这些内容现在称作《陈政事疏》,或称为《治安策》。
梁怀王刘揖死去,对贾谊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仅因为刘揖是他的朋友,更因其突然去世,使得他感到极度哀伤,最终也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然而,其一些重要思想和政见对于西汉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持久且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