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古代伟大的历史人物在社会的光辉足迹
杨震(公元?一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他出身名门,八世祖杨喜,在西汉高祖时因诛杀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汉昭帝时为垂相,因功被封安平侯。父亲杨宝,因刻苦攻读欧阳生所传授讲解的《今文尚书》,而成为当时名儒。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安帝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丰贪侈骄横,他多次上书切谏,被樊丰所诬罢官,愤而。
其子孙世代任公卿,“弘农杨氏”成为东汉著名的世家大族。
从少年起就特别聪明好学,拜桓郁为师,深钻细研《欧阳尚书》。通晓经传,博览群书,对各种学问无不深钻细研。当时家住华山脚下的牛心峪口,利用其父授徒的学馆收徒传业。坚持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因此四方求学者络绎不绝,其学生多达2000余人。学馆如市,书声朗朗规模很大。当时牛心峪槐树很多,所以当时人称牛心峪为“杨震槐市”。所以,当时人们就称杨震为“关西孔子”,后人亦称其为‘关西夫子’)。后因暮夜却金的事影响很大,所以古今中外,都尊称他为“四知先生”。
作为一个博览经书的人物,他被誉为“关西孔子”,典出《后汉书•杨震列传》:“少好学受《欧阳尚書》于太常桓郁……明經博覽,无不穷究。”
在他的仕途中,他曾推荐才华出众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并且拒绝了王密晚间赠给他的黄金十斤,这个故事使得他又被誉为了清正廉洁之士。
尽管如此,在朝廷中的斗争和权力斗争中,他也遭遇了许多挑战。在一次与皇帝讨论问题的时候,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朝廷中的弊端,但他的意见并未得到采纳,最终导致了他被罢官和迫害。
然而,这样的经历并没有改变人们对他的评价。在后来的岁月里,他成为了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一位坚持自己的原则,不畏强权的大臣。而这一切都因为他的一腔忠诚和对国家利益的执着追求,而最终以一种悲剧性的方式结束了一生的奉献。这一切都证明了他是一个真正伟大的历史人物,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