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日常食俗少数民族在冬季的暖意传递
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除了最常见的牛奶外,还有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部分做鲜饮,大部分加工成十余种产品,如酸奶干、乳豆腐等,可以在正餐上用,也是老幼皆宜零食。
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山羊肉、骆驼肉和少量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黄羊。传统方法如全羊宴及700多种烹饪方式,最具特色的是手把羊肉。在内蒙东部汉杂居地区喜加佐料煮酥烂的手把羊片,有些地区还将腰窝切挂糊油炸叫大炸羊。
牛蹄筋等做各种汤菜,为了便存储,把牛或羊制成腊品。炒米同样重要,与红白食并列,是茶当饭的一种习惯。在西部阿拉善也有面粉制作馓子状章汝习惯,而东部哲里木盟则以荞麦煎饼著称。
每天喝茶,不仅红茶,还喜欢饮用含有新打水、新打鲜果实或植物叶子的滋补饮料,如煮青稀草根泡茶,或采摘野生花朵熬汤来益健康。此外还有白酒和啤酒,以及特有的马奶酒和酸性高于一般酸奶的小罐液体。
节日时分,每逢聚会,都豪饮着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用来表示欢迎客人或表达对孩子们好运祝福。这一系列温暖丰富多彩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通情感,为这个寒冷而又充满活力的社会增添了一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