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落款王羲之草书雨后帖之魅力
王羲之《雨后帖》是一件在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的书法作品,以其沉重古雅的气息和流畅的笔触著称。然而,关于这件作品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话题。吴其贞在他的《书画记》中提到,这幅帖子的纸色深褐,颜色呆滞,不符合唐代的书写习惯,因此他认为它可能是伪作。而安歧则认为这是“唐模”,即用来模仿唐代书法风格的一种方法。
通过专家对纸张材料的鉴定,我们知道这幅帖子使用的是竹纸,这种纸张在北宋中期以后才开始制造,所以这也为它被视为伪作提供了证据。此外,所铃藏印中的“世南”、“贞观”两个墨印都是用墨笔画出的,而苏辙所署的小玺则被证明是伪造。
综合以上考量,该帖子的上限大约可以推断是在北宋末期。这意味着,这个名人草书并非原创,而是通过临写的手法制作出来的。这一发现不仅对我们理解王羲之草书有重要意义,也反映出古人对于传统文化艺术技艺追求卓越的心态。在冬天,当落款时,我们或许也能体会到这样一种精神: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心向往之,便能尽力追求,即使无法达到完美,也能够以最诚挚的心意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