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最美皇后中的王戎她仿佛是一位春日里绽放的桃花温柔而不失倾城之姿
王戎,字濬冲,琅琊临沂人,以才华横溢闻名于世。他的祖父王雄曾任幽州刺史,而父亲王浑则官至凉州刺史,并被封贞陵亭侯。自幼聪明过人,七岁时就显示出非凡的见识和判断力。他与同伴在路边玩耍时,注意到了一个结满李子的树并预言它必将苦命,这个预言最终应验。
十五岁时,他结识了父亲的同僚阮籍,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忘年之交。阮籍评价他说,与自己谈话不如与“阿戎”(王戎)谈话,因为认为他更有清赏眼光。在魏初迁都洛阳后,他家就成为达官贵人修建庄园的地方,与嵇康等竹林七贤邻居相处,这也使得他成为竹林七贤之一。
然而,在司马氏掌权后的乱局中,尽管他们倾向于玄学,但不得不面对朝廷职位和政治斗争。在高平陵之后,当朝廷希望拉拢名士为己所用时,一些名士开始分化。一部分拒绝称臣,如嵇康、吕安、向秀,而另一部分选择出仕,如阮籍。而王戎,因其家族背景和对曹魏忠诚,便踏入了朝堂,为官而生。
父亲去世后,他袭爵入仕,最终官至吏部尚书。他接受钟会的举荐担任掾,是因为钟会是杀害嵇康的人物,对司马氏忠心耿耿,而阮籍与司马氏关系紧张。然而,在这过程中,他展现出了多面的特点:既有圆滑韬晦以求自保的一面,又有才干勇气的一面,同时也有着显著的吝啬一面。
西晋前期,他逐渐成为了重要人物,并在太康年间回京担任侍中要职。他虽然没有参与到政局中心,但却游离各派,左右逢源。这段时间里,他支持礼法派,但同时也保持着对竹林名士的情谊。当杨皇后的外戚势力膨胀并威胁太子司马衷时,即便他倾向于名士派,也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是沉默地待着。
在晚年的生活中,无论是在南郡太守行贿还是在改革吏治方面,都展现出了他的柔和态度和处理事务上的敏锐眼光。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未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此外,在元康玄学期间,由于他的推波助澜,大大推动了这一阶段玄学的发展。但随着政局越来越混乱,最终只能敷衍政务尸位素餐直至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