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玉树藏族自治州 【简介】 古荣乡巴热村63岁村民尼玛桑旦是古荣糌粑制作技艺唯一传承人,他说水磨曾经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在农耕时代,它是一种先进的机械设备。17岁,他就在水磨坊做事了,当时水磨坊只有当地的庄园主有。以前,村民们都很贫穷,家里没有多的青稞可以用来磨面,因为收的青稞大部分都被交了租,只剩下一点点作为全家的口粮。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每家每户都是几百斤青稞拿过来磨面做糌粑。 尼玛桑旦说,像这样的水磨坊还很多,古荣乡就有100多个,这个是最古老的,有300多年的历史。 尼玛桑旦向我们介绍了古荣糌粑的加工工艺流程,主要分为清洗、火炒、脱皮、精选、水磨五个步骤,完成这个周期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村民都在自己家里架起一口大锅将青稞炒熟,青稞炒熟后再进行精选,除去石子等杂质,待冷却后,便拿过来用水磨进行加工。 水磨加工是利用水能带动石磨转动,将青稞磨制成粉末状。石磨重达两吨,这样重且坚硬的石磨尼玛桑旦说他知道的就已经磨坏了6个。石磨磨面时,在水流的带动下快速旋转,糌粑从两个大石磨中间溢出,香味一点不减。 古荣糌粑制作技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古荣糌粑制作技艺唯一传承人,尼玛桑旦感到特别的激动,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把糌粑制作技艺更好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