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盛嘉2022春季拍卖会
2022 年 SUNGARI 春季拍卖会
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预览时间
07.21-07.22
拍卖时间
07.23 15:00 A馆
盛佳艺术空间
北京市东三环南路76号上谷国际LG层北区
温馨提示
疫情期间限制入场
须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请注意防护
宗教人物画的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
韩博/文
宗教人物画(简称宗教画)主要以宗教人物和宗教故事为题材。 为适应各种宗教圣地(佛教、道教、民间信仰、地方宗教信仰)的需要,如佛、菩萨、三清四皇等、关羽、二郎神、观音的造型艺术、普安等本质上都是道教绘画。 宗教人物画,特别是佛教人物画,虽然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但本质上仍然是人物画,沿袭了人物画的造型和设色技法。 中国古代绘画色彩丰富,以五种颜色为成分。 古代肖像画一般采用工笔工笔、重彩。 佛教传入中国后,开始出现佛教人物画(简称佛画)。 佛教绘画也继承了古代肖像画工笔重彩的传统。 由于佛陀是金身,所以后来就发展出了用金粉饰的传统。 道教人物画(简称道教画)和其他宗教人物画也继承了用笔重彩、施粉描金的传统。
人物画是中国画中最早成熟的画种。 宗教画扩大了人物画的范围,可视为人物画的一种。 宗教艺术自古以来就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学者参与的艺术。 著名画家顾恺之、曹仲达、张僧繇、杨子华等都是当时著名的佛教画家,为当时的皇室服务。 顾恺之所画的瓦观寺维摩诘像,“面容清瘦,显有病,似隐几言”。 雕像虽然属于雕塑艺术,但却是以绘画为基础的。 因此,造像艺术的成就也可以反映当时佛教绘画艺术的成就。 从目前山东青州、河北叶城、成都万佛寺等地出土的考古发掘来看,早在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就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造像比例适中,纯净神圣。和温暖而富有感染力的笑容。 有的衣服上有厚重的图案,酷似西方的佛像; 有的骨骼优美,身材清晰,衣着考究,束带有致。 有的脸又圆又长,衣服又薄又合身。 佛教绘画艺术在唐代得到充分发展和成熟,绚丽多彩,光彩夺目。 敦煌经洞出土的唐代佛画震惊世界。 佛画技艺高超,人物风格多样,色彩绚丽奔放,光线绚丽,气质非凡。 可以说是千人千面,超乎人们的想象。
集美博物馆藏经洞出土的三种佛画
佛画、道画也是佛教绘画的一种。 它们继承了唐宋以来佛教绘画的传统(粉笔、工笔重彩、漆粉、鎏金等),是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 佛道画属于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上,由于皇室的支持,佛道画极其精美,尤其是皇家制作的作品,其艺术性是同类作品中最高的。宗教绘画。 明代景泰年间的名作、保宁寺的明代佛画、万历三十七年慈圣太后创作的佛画,都是佛教绘画的精品。 中茂盛嘉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专场的宗教画以佛教、道教绘画为主。 大多为明代作品,极具艺术性,具有相当的历史传承,历史悠久。 尤其是袁世凯收藏的三幅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艺术园林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袁世凯旧藏的三幅罗汉像质量很高,看来是明初的作品。 所画的山石、树木,具有明代宫廷绘画的风格。 罗汉表情活泼,与常人不同,有一种超然之感。 三件作品保存状况较好,艺术品质较高。 其艺术品质可与景泰时期皇室绘制的佛画和明代保宁寺佛画相媲美甚至超越。
拍品660
阿迪多法师像
立轴水墨设色绢本
181×104厘米。 约16.9平方英尺
无底价
标题:民国三年十月,庞雨桐观看。
钤印:庞(朱)、雨桐(白)
鉴定印章:环上村农民(朱)
阐明:
1.Lot.660-679是一幅供奉佛教的特殊绘画。
2.Lot.660-674已归上海博物馆,为上海同一收藏家收藏。
3.Lot.660-662为袁世凯收藏。
此画所描绘的是十六阿罗汉中的第二位阿逸多(梵文:Ajita)。 画面中,主要人物裹着披肩,身穿袈裟,着僧裙。 他双手握着一根法杖,浓眉长须,还有一个透明的光头。 面前立有一童子,手执铜镜,比喻尊者以镜子证明自己无私的境界。 尸体左侧,站着一名修士,神色肃穆。 前面有信徒手持经书,欲传给法师。 画面背景近处是美丽的绿色假山,后面伸出芭蕉叶,远处是一朵红而不妖的石榴花。 整体画面优雅。 画中尊者表情生动,异于常人,有一种超然之感。 设色细腻,画山石树,具有明代宫廷绘画风格。 是明代佛教绘画的代表作。
袁世凯(1859—1916),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领袖。 字唯亭(又名唯亭),字荣安,洗心阁主人是汉族,河南项城人,故有“袁项城”之称。 拍品660-662均为袁世凯收藏,三幅作品均有袁世凯收藏印章“环上村农民”。 浣上村,又名“袁寨”、“袁寨”,虽名为村,但实际上只是袁世凯家族住宅的名称。 袁世凯被罢官后隐居于此。 在此期间,他保持低调,暗地里仍然关心政事,等待机会回来。 此地后来被称为袁世凯在彰德的“龙兴”所在地。 这个地方对他来说意义重大,他常在诗中署名“环上渔翁”、“环上村农民”。 他收藏的三幅佛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与明代保宁寺佛画、景泰御制佛画相近。 道教绘画是艺术园林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拍品661
卡诺贾查尊者雕像
立轴水墨设色绢本
186×107厘米。 约17.9平方尺
无底价
鉴定印章:环上村农民(朱)
阐明:
1.Lot.660-679是一幅供奉佛教的特殊绘画。
2.Lot.660-674已归上海博物馆,为上海同一收藏家收藏。
3.Lot.660-662为袁世凯收藏。
此画描绘的是十六尊者(sthavira/arhat)中的第七位迦那迦婆婆(梵文:Kanakavatsa),据说是佛陀最早的弟子。 他头戴光环,坐在绿色的山石上。 他的面前是一棵蜿蜒苍劲的古松。 老者俯身支撑树干,姿势自然随意。 他手握一串念珠,身穿锦缎袈裟,两侧各各各各各各各各有一位和尚。 画的左下角有一位信徒走过来。 画面以静谧的青松石为背景,人物主次关系清晰,形象生动,对服饰、山体、岩层等描写细致,是明代佛道画的代表作。 卡诺卡瓦萨出生于印度东北部的比哈尔邦。 他的名字的意思是“金象男孩”,因为据说与他同时出生的是一头能产金的小象。 这个形象对他来说非常忠诚,密不可分,甚至在他剃发之后也一直伴随着他。 金象的存在,让其他信徒无法排除杂念,专心修行,所以释迦牟尼命噶诺迦将它放了出来。 卡诺加瓦柴称,他曾数次命令其离开,但都没有效果。 不管他做什么,金象还是会回到他身边。 佛说,你对它说:“我已经脱离了轮回,不需要你的陪伴。”你告诉它三遍,它就会离开。 卡诺嘉福才照他说的做了,金象就消失在了大地里。 与迦诺伽瓦察有关的另一个故事是,他曾到龙国化缘、说法,使许多人皈依佛陀。 龙国国王为了感谢他,送给他一串用奇珍异宝制成的念珠。 画出他手里拿着的东西。
拍品662
金刚金刚尊者像
立轴水墨设色绢本
182×98厘米。 约16.1平方尺
无底价
鉴定印章:环上村农民(朱)
阐明:
1.Lot.660-679是一幅供奉佛教的特殊绘画。
2.Lot.660-674已归上海博物馆,为上海同一收藏家收藏。
3.Lot.660-662为袁世凯收藏。
此画描绘的是十六尊者(阿罗汉)中的第五尊金刚罗弗(梵文:Vajraputra)。 他的父亲是古印度的一位国王,他的母亲名叫金刚亥母。 ,Fajarafodo,意译为“金刚女之子”。 法师身穿青红汉式袈裟,胸前佩戴一串珍珠。 他赤脚结跏趺坐于一块石头上。 尊者面前的石台上,放置着一双布鞋。 左手握着七克印,右手托着如意于胸前。 尊者身后,左侧立有一僧,双手抱胸,凝视尊者; 右侧站着一个胡人,眼睛睁得大大的,胡子拉碴,脖子上缠绕着两条青红相间的巨蟒。 保护主。 尊者面前,左侧有一童子,双手捧着一卷,欲将其献给尊者; 右侧跪着一名信徒,脖子上系着黑带,弓着脖子,双手合十,跪在尊者面前,仿佛祈求尊者无上加持。 永久有助于避免外来邪灵的伤害。 画面的背景是千尺高的城墙,远处的岩石上生长着古松。 整个画面色彩精美,人物服装以亮橙色和蓝色为主,十分引人注目。 线条细腻流畅,人物生动逼真,结构布局严谨。 是明代佛教绘画中的代表作。
Lot.668是一幅佛画,描绘了强大的明王,从大势至菩萨。 从当时的风格来看,这幅画应该是明末的作品。 与万历三十七年李太后所制佛画粉版及风格一模一样。 《北京文物藏品》佛教造像卷(二)第56页为大明王。 与现画仅颜色等略有不同,题名为“大势至菩萨明王”。 查《天地明阳礼文校勘》,显现大势至菩萨的明王不在其中。 可见,明代中期以后的许多佛道画都是新创作的粉临本,并不是按照古代原作绘制的。 这是一个例子。 此藏品与皇室制作的佛画、粉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非常珍贵。
拍品668
道教明王雕像
立轴水墨设色绢本
170×87厘米。 约13.3平方英尺
无底价
阐明:
1.Lot.660-679是一幅供奉佛教的特殊绘画。
2.Lot.660-674已归上海博物馆,为上海同一收藏家收藏。
Lot.676的作品是关于冥王十王中的五位的。 冥王五王,各有善恶童子之一为侍从,其后有审判官。 这幅画应该也是一幅道教画。 此画为明代作品。 其笔墨精妙。 是明代绘画的代表作。 应该是一幅佛画,属于佛画中祈神祈福的冥王十王群。
拍品676
道教神像
立轴水墨设色绢本
125.5×73.5厘米。 约8.3平方英尺
估价人民币:40万-60万
标题:命太监尚仪、王钦等督造。 景泰五年正月初三。
钤印:广云宝(朱)
说明:Lot.660-679是一幅佛教专用画。
宋元以来,法会已发展成为仪式和程序严格的复杂宗教活动,佛画、唐卡是必备的法杖。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首次召开皇家法会。 从洪武元年到洪武五年,南京江山曾多次举行大型祭坛。 宋濂的《江山寺广开佛会》详细记载了事情的始末。 随后的皇帝延续了这一传统,并在重要的庆祝活动(例如皇帝的生日)期间举行法会。 同时还制作了大量的佛教绘画和唐卡。 因为它们代表着对佛陀的尊崇和皇家的尊严,所以它们都造型优雅,制作精良,而且不惜工本。 监督建造的人往往是身居高位的太监。
此幅宫廷佛画保留原画框及木盒。 上有“命太监尚仪、王钦等督造”的铭文。 上有金字“景泰五月初三”字样,并有“广云志宝”方印。 。 尚仪和王钦都是明代掌管佛教事务的太监,尤其是尚仪的地位。 早在明朝宣德二年,尚仪就担任皇家太监。 他的地位甚至比同时期的郑和还要高。 他至少经历过五个朝代,主要负责皇家佛教事务。 当时,大兴隆寺、大隆福寺被誉为巨寺,是朝廷的香火寺庙。 大隆福寺尤其受到明景帝的器重。 据《明史记·景帝》卷六十二记载,大隆福寺建成后第二年(景泰五年)八月初三,朱祁钰诞辰之际明景帝举行盛大庆典,“八月壬午,万寿圣节,出宫奉天宫,受朝廷贺礼,并宴请文武大臣”。以及四胡使者。” 此幅宫廷佛画与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现存的“景泰五年八月三日”三十余幅宫廷佛画,同为明代景朱启宇皇帝精心御制的一套明代宫廷佛画。他在位期间的明朝。
Lot.677为马元帅作品。 马元帅就是华光王、华光帝。 他在民间影响广泛,先后进入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 这里的马元帅是道场的保护者之一,维护着道场。 抓住。 这两幅画与明代保宁寺佛画和慈圣太后制作的皇家佛画接近。 它们是明代佛教绘画的代表作。
Lot.669的作品是《八大金刚护法》,也是一幅道教绘画。 金刚是佛教的护法神。 通常保护佛、菩萨、罗汉等正神。 其作用与八神龙相同。 也是明代的代表作。 作品Lot.666为一尊佛像,应为释迦牟尼佛。 是明代作品。 此画为道教画,属于法会中的一位高阶神明。 Lot.670的作品为《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画于明代,重修于清代。 Lot.668、Lot.669、Lot.677、Lot.670为同堂佛画。 Lot.668、Lot.669、Lot.677均属于法会所祈求的神灵中的高等神灵。 Lot.670 马元帅属于道场守护神。 这些明代佛道画保存较为完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是不可多得的佛教、道教绘画精品。
Lot.664 为道教慈航之作。 《封神演义》、《历代神仙通鉴》中有记载。 《封神榜》中的慈航道士,是界教的一员。 画中,慈航道人以男子的形象出现,坐在树下,手里拿着一个纯净的玻璃瓶,手里拿着一件法宝。 瓶上为观世音菩萨端坐莲花座,观世音头顶上方有一股仙气直冲云霄。 道士面前有一只白鹿,有一颗灵芝。 此件为明代作品。 山石的画法采用变形画法,十分珍贵。
拍品677
华光帝雕像
绢本设色竖轴
190×99厘米。 约16.9平方尺
无底价
说明:Lot.660-679是一幅佛教专用画。
拍品669
八尊护法金刚像
绢本设色竖轴
145×75厘米。 约9.8平方尺
无底价
阐明:
1.Lot.660-679是一幅供奉佛教的特殊绘画。
2.Lot.660-674已归上海博物馆,为上海同一收藏家收藏。
拍品664
慈航岛肖像
绢本设色竖轴
183×104厘米。 约17.1平方英尺
无底价
鉴定印章:古润戴培植藏书画私印(朱色)、裴氏藏书画(朱色)
阐明:
1.Lot.660-679是一幅供奉佛教的特殊绘画。
2.Lot.660-674已归上海博物馆,为上海同一收藏家收藏。
3、此拍品为戴志旧藏。
戴志(清代),书法家、画家、藏书家、书画收藏家。 字佩芝,号智农,号承芬。 又署承安、至道人、亭立堂大师、佩万楼大师、寒墨轩大师等,为江苏苏丹弟子。 其“翰墨阁”、“新太平阁”、“佩万阁”收藏字画、古籍,在当时颇受欢迎。 他所收藏的字画后来归上海博物馆所有。
Lot.667 作品为观音。 画风看似是明代的,但经过后人的翻新。 这幅观音像与敦煌第3窟元代壁画的人物元素一模一样,只是敦煌的观音画水平更高,历史更早。 观音体现的是千手千眼,这里的绘画水平比敦煌三窟要低,千手千眼没有画出来。 这应该是观音道场需要供奉的圣像,属于民间佛教信仰的一部分。
Lot.674的作品为路行。 禄行像是一位身穿红色长袍、官服的老人,手执笏板。 路星和旁边的孩子形成了有趣的互动。 禄星是中国传统中的福、禄、寿三星之一。 负责考试、晋升等事宜。 它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神灵,需要经常礼拜、祈求。 673号作品也是鲁行,清代风格。 这张照片可能是根据一本古老的粉红书改编的。 构图比较复杂,人物较多,但稀疏而不拥挤。 路星身着官服,坐在中间的扶手椅上。 旁边有童子手持华盖、如意算盘、瓶子,以及跪着鹿的莲花座。 华盖上绘有一条龙。 前面有几个活泼的孩子,手里拿着石榴在玩耍。 这些都代表着一定的隐喻。 两者都是民间寺院使用的神像。
Lot.663第663号作品题为《南方十方诸佛》,为清代作品。 此佛体型高大,造型与浙江桐乡博物馆收藏的粉红版相似。 首都博物馆收藏的佛道画中也有一尊这种风格的佛像。 此佛须画为白毫右撇,风姿绰约。
拍品667
十六臂观世音菩萨像
绢本设色竖轴
150×75厘米。 约10.1平方尺
无底价
阐明:
1.Lot.660-679是一幅供奉佛教的特殊绘画。
2.Lot.660-674已归上海博物馆,为上海同一收藏家收藏。
拍品674
红袍星图
纸本设色竖轴
156×94厘米。 约13.2平方英尺
无底价
阐明:
1.Lot.660-679是一幅供奉佛教的特殊绘画。
2.Lot.660-674已归上海博物馆,为上海同一收藏家收藏。
拍品663
南无十方佛像
绢本设色竖轴
124×64厘米。 约7.1平方尺
无底价
阐明:
1.Lot.660-679是一幅供奉佛教的特殊绘画。
2.Lot.660-674已归上海博物馆,为上海同一收藏家收藏。
Lot.665 题为《十地菩萨》。 一般佛教绘画中,十菩萨不是单独画的。 分为五五部分,画成两幅画,共十尊大菩萨。 单独画在这里,或者说这幅画不是道场用的,而是菩萨信仰道场里画的本尊。 这个粉红色的版本也比较古老,但是从画风来看,属于清代。
Lot.671 该作品为道教三清之一的道德天尊。 天尊手持一把扇子,扇子上有一座宫殿。 他身穿绿色长袍,光头白须,头灯背光。 在道教和一些地方宗教中,三清是主要崇拜的神灵,因此很难区分道教仪式中使用的是哪一位神灵。 一般而言,三清出现在道教黄鹿斋和当地信仰中。
Lot.672作品为仙人图。 从山石、人物、走兽的画法来看,似乎是清代的画风,而且画中出现了明暗的画法,应该是清中期以后的作品。 。 这幅画的构图似乎分为天、地、人三个境界。 天上有太阳,有月亮。 红衣三眼天神手持三足乌鸦代表月亮,嫦娥手里拿着玉兔代表月亮。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带着随从乘坐龙凤车出行。 以二十八星座及其他动物为符号,以上皆绘于上层。 中层由真武主神雷部元帅、观音主神杉菜龙女、韦驮等神祇、关羽主神、关平周仓等侍从、神农氏等组成。 下层可见柳海细蝉、赫赫二仙等。 此画为清代风格,应为清代作品。 流传下来的类似神像还有很多,有人认为是挂在中殿的。 但笔者仍然倾向于认为这是一幅当地民间道场的画,应该是某种仪式上使用的神像画。
Lot.675为韦驮菩萨作品,题为“乾隆元年夏月吉祥日作”。 是清代乾隆时期的作品。 韦驮作为外来神灵,原本是佛陀的保护神,相当于皇宫中的禁卫军。 但随着宗教文化的发展,韦驮在民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也进入了道教、民间信仰和地方信仰。 韦驮甚至被称为韦驮菩萨,被作为主神供奉。
拍品665
十地菩萨像
绢本设色竖轴
130×67厘米。 约7.8平方英尺
无底价
阐明:
1.Lot.660-679是一幅供奉佛教的特殊绘画。
2.Lot.660-674已归上海博物馆,为上海同一收藏家收藏。
拍品671
道德神的雕像
绢本设色竖轴
160×68.5厘米。 约9.9平方英尺
无底价
阐明:
1.Lot.660-679是一幅供奉佛教的特殊绘画。
2.Lot.660-674已归上海博物馆,为上海同一收藏家收藏。
拍品672
道教神像
绢本设色竖轴
195×98厘米。 约17.2平方英尺
无底价
阐明:
1.Lot.660-679是一幅供奉佛教的特殊绘画。
2.Lot.660-674已归上海博物馆,为上海同一收藏家收藏。
拍品675
韦陀菩萨像
绢本镜面水墨设色
145×82厘米。 约10.7平方尺
鉴定人民币:50,000-80,000
说明:Lot.660-679是一幅佛教专用画。
拍品523
无名老彩绘弥勒佛像
纸本设色竖轴
147×71厘米。 约9.4平方英尺
估价人民币:30万-40万
标题及后记:
1. 天启禄年,丙寅年,弟子成道。
2、康熙年间,辛酉梦霞重装修弥勒佛像一尊。 增授上将左陕西凉州刺史,加四级孙克思。
3、内防部功臣王天行,家属张石,男警司王英。
4、弟子焦栋、李景光、杨其策、严虎担任竞标监督。 制定者为胡廷贤、马胜云、张继辰。
5、弟子苏宇,男苏世旺,弟子王嘉禄。
钤印:小宋振商(朱)
解说:吴彻、粟裕、孙思克提问。
Sun Sike (1628-1700), also known as Xinchen and Fuzhai, was the second son of the third-class male grandson Degong of the Han Army Zhengbai Banner. He was a famous general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one of the four Han generals in Hexi. Sun Sike served as a guard for the royal palace in his early years. Later, he went to war with Hong Chengchou and was transferred to the Gansu General Army to garrison Liangzhou. During the San Francisco Rebellion, he conquered Jingyuan and led his army to frighten the invading nomadic tribes. Then he crossed the river to join forces with Zhang Yong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attack on Pingliang. He was promoted to the admiral of Liangzhou and the third-class Ashanihafan.
In short, most of the religious paintings (mainly Buddhist paintings) in the 2022 spring art auction of China Mao Shengjia in the ancient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sale are from the Ming Dynasty, and a few are from the Qing Dynasty. The three paintings in Yuan Shikai's old collection are works from the early Ming Dynasty. Their artistic quality is comparable to the Buddhist paintings from the Jingtai period in France, and they may have been created by the royal family. Other works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re also masterpieces from the same peri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