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国学人物网

这十个人在古代很火啊不输红遍江山啊

中国古代历史上云集了大量卓越的名将,不同的人对于所谓“中国古代十大名将”的评选标准也千差万别。实际上,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名将辈出,难以想象挑选出十位代表人物是何等不易。首先,不能将纯儒将计入排名,它们更多地为战争提供智慧谋略,而非直接参与作战,代表人物有韦睿、周瑜等;其次,即便是皇帝,也不能被列为名将,因为许多皇帝自身是将军出身,后来才登上皇位,代表人物包括刘秀、李世民等;最后,战略指挥家也排除在外,他们像儒将一样,也是为战争提供军事智谋,代表人物有袁崇焕、班超等。在去掉以上三个类别后,才能选出中国古代的十大名将。

大秦王朝能够统一天下,内部改革壮大靠商鞅,外部开疆拓土靠白起。如果不是白起横扫了整个天下,接下来的王翦、王贲父子灭掉五个诸侯国,建立了大一统,可能就难以办到了,或者至少速度不会这么快,经过如此顺利。

汉初第一名将韩信是中兴思想“谋战”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他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他说:“韩信战必胜,越战越勇,听说他最长的一次作战,从拿到命令到结束,只花了一个时辰,效率之高,真是叹为观止。”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是攻必取的军事天才。他被誉为“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身为统帅,他率领军队出陈仓,定下三秦地区,擒下魏国,破掉代国,灭了赵国,降伏燕国,伐齐,一直到垓下降服整个楚国军队,没有一个失败的战绩,天下无人与之相抗衡。此外,他还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与张良一起整理兵书,著有兵法三篇,为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卫青是著名将领,在汉匈战争中,他率军奇袭龙城,让汉朝从失败中走向胜利,七战七胜,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败单于,对北部疆域的拓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卫青擅长以战养战,敢于深入敌境作战,他对士兵的训练严格认真,尽职尽责,为汉朝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卫青是一位素有恩德之名的将领,对待同事非常大度有礼,即使当了位极人臣,也不会滥用私权。他与他的外甥霍去病并称为大汉“帝国双璧”,但很遗憾的是,霍去病在23岁时就英年早逝,与舅舅卫青相比,影响力稍逊一筹。在汉朝卫青时代,中国最早的骑兵军团就真正开始了。当然,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对汉代骑兵军团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靖是唐初的第一名将,他在军中从水战打到陆战,从内乱打到外患,从突厥打到吐谷浑,一直奋战到65岁,让四方八荒那些大小政权都心甘情愿地臣服在李世民的脚下。直到他脱下了战袍,进入了朝堂,成为李世民的宰相。而李世民的成就正是与他的将领兼谋士们密不可分的。李靖的治军严明,有军队尊重,文治武功俱备,名列唐朝名将前列,为此后的士人将领树立了榜样。

在唐初历史上,李靖不仅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也是一位有著丰功伟绩的名臣。他的奋斗成就为李世民的政治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助力于唐朝的建立和繁荣,为后人所敬仰。因其屡战屡胜的壮举,李靖被誉为托塔李天王,格外受到尊崇。

说起唐高宗时代的名将,薛仁贵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经过数十年的征战,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作出了卓越的军事功勋。他的故事像神话一样让人惊叹,却还真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他的信条是“良策息干戈”,他用智慧换取了和平。他曾三箭定天山,收复了辽东,用神勇取得胜利。他颁布了仁政,使得高丽国国民备受感激。他爱民如子,在象州城开赈济之源,帮助疗愈受伤士兵。他勇冠三军,在战场上脱帽退万敌。在中国古代历代名将中,薛仁贵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中国人视福、禄、寿为完美人生的三大要素,只有同时具备这三者的人,而且还能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终身名留青史,才能称得上是完美人物。很多人觉得这种人类似虚构的神话,然而,郭子仪几乎能被视为近乎完美的一位大将。如果没有这样一位名将,在唐代,唐玄宗就可能成为另一个宋徽宗,唐朝也有可能在755年就结束了。正是由于郭子仪的存在,唐朝的命运得以维持了100多年。他的杰出成就不仅挽救了唐朝,而且也避免了唐朝走向像东晋、南宋和南明制度一样偏安的局面。在这一点上,祖逖、岳飞和李定国都未能完全做到,而郭子仪在这个时期的表现无可挑剔。

相比其他名将,郭子仪是几乎完美且拥有长久人生的典范。正是因为他的伟大成就,后世流传了众多有关他的戏曲故事。

南宋中兴四将之首的岳飞率领"岳家军",被尊称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都对其表示赞许。岳飞反对宋廷消极的防御战略,主张积极进攻,争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然而,岳飞的结局却是历代名将中最悲惨之一。他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最终悲壮而绝望的离开人世。

岳飞因被指控“谋反”罪名,和他的长子岳云及部下张宪一起被杀害,恰好是在大年三十的那晚。他的死让金国人大肆庆祝,犹如过节一般。

徐达是明初第一名将,他审时度势,深谋远虑,善于分析敌情,能够掌握先机,用兵如神。他在此次战争中的贡献非常重要。当年,忽必烈命令伯颜率领20万军队,灭亡南宋,仅过了不到百年,朱元璋利用徐达的力量将这些蒙古军队逐回草原。此次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确立了明朝对全中国的统治地位。这场胜利打破了历史上由北向南统一的常规,是不朽的历史功勋。

戚继光是明代中期最杰出的名将之一,他在东南沿海坚持十余年的倭寇抗击中,扫荡了长期侵扰沿海的倭寇势力,确保了沿海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之后,他又在北方持续十余年地进行了对抗蒙古部族内犯的征伐,在保卫北方疆域安全的过程中,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戚继光所著的两本军事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是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中唯一被他占据两个位置的佼佼者。此外,戚继光还是一位高超的军事工程家和武器专家,他创新改进了多种火攻武器,建造了大小战船和战车,使明军的水路装备优于敌军。他在长城上建造的空心敌台更是富有特色,无论进攻或撤退都可以派上用场。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将领,他留给中华民族的遗产是历代名将中最为丰硕的。他所组建的戚家军,与岳飞的岳家军一道,是唯一被广泛认可的私人武装爱国部队。李定国作为农民义军领袖,面对民族危难之际并毅然捐弃前嫌,与南明朝廷合作,坚定不移;在同一阵营中,他还要面对孙可望的多方挑衅,却能顾全大局,多次避让,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军事决策能力。他曾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各省,与李定国平分天下讲和。顺治皇帝甚至对他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