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近代人物的灵魂之光
生平简介
梁启超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岁便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1890年师从康有为,在万木草堂求学,接受维新变法思想。他自称“生平知有学自兹始”。先后倡导、发动公车上书,并通过强学会、《时务报》等积极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在戊戌变法运动中,他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杰出代表之一。运动失败后,他东渡日本,并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广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社会学说,对影响和启迪了整整一代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辛亥革命之后,梁启超回国担任多个重要职位,如司法总长、币制局总裁和财政总长。在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中,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18年,由于不满军阀统治,他离开政界专注于学术和教育事业。他组织共学社、讲学社,不遗余力地从事讲学和著述研究领域包括先秦诸子、清代学术、中史与佛教史等。此外,还担任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馆长,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讲。这期间他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等多部作品。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他的著作达一千四百万字,被结集为《饮冰室合集》,涉猎哲學、文学、史學及经學等领域,以史學研究成绩最著。在文学理论上引进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文体奠定基础,其文章风格被称为“策士文学”,至今仍值得学习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