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浦江又是谁这风流人物数当代的化身
刘浦江,又是谁?这风流人物数当代的化身?他,重庆市垫江人,出生在上海。1979年,他通过高考进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是恢复高考后垫江第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
1983年7月,本科毕业的刘浦江被分配到中央党校,在文史教研部担任助教,后来提升为讲师。他在《怀念恩师邓广铭先生》一文中写到,“大学毕业后,我在一所说是机关又不是机关、说是学校又不像学校的学校任教,游离于学术界之外”,后来想要回到学术界,就在1987年10月去邓广铭家里找他,希望能帮忙介绍他去中华书局工作。那时,邓广铭刚刚创办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听过刘浦江的介绍之后,就决定把他调到中古史中心来。
刘浦江回忆称,当时北大的人事部门曾就此提出异议,认为调刘浦江这种人进来不合适,邓广铭则说不可以资格取人。据说邓广铭为此还去找了北大分管人事的副校长。刘浦江只有学士学历,但邓广铭将他调入北大的时候,他也没有什么学术建树。邓广铭和 刘浦 江 的谈话也只有两个小时。 邓 广 铃 认为 他 是 当 时 青 年 学 者 中 对 宋 辽 金 史料 最 为 熟悉的人,将他调回北大。
1988年4月, 刘 浦 江 顺 利 回 到 北 大 , 历 任 讲 师、 副 教 授、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他还担任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副主任至2010年。在他的生命旅途走到了尽头,也就是2015年1月6日23点57分,因为病逝世。
宋史学家邓 广 铃 的 女 儿 邓 小 南 教授 回 念 了 刘 浦 江 在 辽 金 史 研 究 上 的 贡 献:“辽金史领域有开拓之功;辽金史,不仅使用辽金史文献,还兼顾宋人的记载,把辽、宋、金当作通体研究。此外,他还充分利用考古材料、女真文和契丹文的文献。”
作为历史系教授,还曾经长期为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中国古代史课程。一位学生陈恒舒回忆:“他的课是时空穿梭的。他很注意对我们古代文化基本素养的训练,比如干支纪年的解决办法。”另一人何蕴琪专门撰文回忆:“他的课是智力体操,每堂课下来特别精神。”
然而,这位辽金史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的英年早逝,让许多同行感到无比悲痛,他们评价称“失去他,是北大中古史中心三十年来的最大损失”。另一位同行罗新教授评价称,“国内辽金史学界前沿恐怕得看劉泱詹の研究成果”。
总结来说,此风流人物数当代并非偶然,而是一种集天资与勤奋于一身,并以其独到的见解与坚定的信念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人才。而现在,我们只好向往于那遥不可及的大时代,以及那个难以忘怀的大师——劉泱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