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道家禅语中的自然人生感悟
吕洞宾,五代宋初著名道士,被誉为“八仙”之一。号称纯阳子,其生卒年份和籍贯均未有确切记载。他大约与陈抟同时,生活时代可能延伸至唐开元中期,但这也是后人的附会。《国史》记载,吕洞宾原本是一位儒生,因科场失利而转向道教学习。在钟离权的指导下,他掌握了内丹道的要义,并在终南山隐居活动于关中地区。
据传,吕洞宾寿命达百余岁,但外表如同婴儿。此人还精通剑术,有时甚至会到陈抟的室中游玩,与其他传奇人物交往。他以诗歌来表达内丹修炼的旨趣,对钟吕金丹道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北宋施肩吾(华阳子)将其道法传承下去。
作为内丹修炼者,吕洞宾结合禅宗思想自称“幼习儒业,长好性宗”,认为修天爵之事不及真空深远。他强调“丹者先正其炉”,把自己比作炼药的炉灶,将目、耳、口、鼻看作是八门,不得伤害真气。他的修仙理念基于顺应天道存留元阳真气,以此达到长生之境。
他主张一日当一年,即昼夜轮流体现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以及升降阴阳运行四序。他也提出了消除六欲七情并集神于心的方法,还有通过尾闾搬运药物入脑以及防止肾虚引起上壅生的技巧等多种修炼法则。
吕洞宾以奇谲诡异的情诗脍炙人口,如“一粒粟中藏世界,一升铛内煮山川”。他的形象被民间广泛崇拜,有许多假托其名的人物行云流水般出现,因此神化故事层出不穷。在宋代,《集仙传》即将他列为成道之士中的巨擘,而他所述遇到的钟离权和苦竹真人的事迹,也被编织进他的自传中。
随着时间推移,他获得了一系列封号,如妙通真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等,并且他的作品被收入各种典籍,如《灵宝毕法》、《九真玉书》、《肘后三成篇》等。但由于这些文本多受后世加工和伪造,所以内容难以分辨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