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欣赏课探秘王羲之草书雨后帖
王羲之《雨后帖》是一件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书法作品,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帖呈五行草书尺牍形式,末款署名“羲之”,并附有“世南”、“贞观”二墨印,以及清代小玺及内府请藏印。然而,该帖在古刻丛中未见记载,也缺乏元以前的题识或记载。清初学者吴其贞在《书画记》中指出,该帖的纸色与墨水染色相近,给人以伪作之感,而安歧则认为可能是唐代模仿品。
从笔触来看,这幅作品笔法流畅而自然,但结构略显松懈,其水平不高,但转折顿挫处显示了临写时的手感和技巧。而这张纸本身就是竹纸,一种北宋中期之后才开始制造的高级用途材料。这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该作品真伪的怀疑。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铃藏印方面,有些印章如“志东奇玩”、“四代相印”,经过细致比较被证实为伪造,而只有那一小块南宋时期的小玺标志着真正存在过的痕迹。综合这些考量点,我们可以推断,该作品大约是在北宋末期由某位临写家虚构成,以此模仿名人的书法风格,从而产生了一幅似乎具有深远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但其实只是艺术复制品的作品。这背后的故事充满了智慧与技艺,是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迷人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