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创始人是谁吕洞宾在自然中的寻迹
吕岩,五代至宋初时期的著名道士,也被称作“八仙”之一,其号为纯阳子,一说名洞宾或字洞宾,但关于其出生地和具体年份的记载均不详。据较早的宋代文献记载,他可能是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山西芮城)人,或有说法指他来自东平(治所在今山东东平)。他的生活时代大约与陈抟相同时,后人将其活动时间推至唐开元时期,这可能是对沈既济《枕中记》中的吕翁故事的一种附会。
传说中,吕岩本是一位儒家学者,因科举考试失利而转向学习道教。在五代时期遇到隐士钟离权,被授予内丹道的要诀。他隐居于终南山,与关中的其他隐士交流,并且参与了内丹术的形成。北宋期间,有道教学者施肩吾继承并传播了他的道法。
吕岩以修炼内丹为修仙之路,同时也融合了禅宗思想。他自称幼习儒业、长好性宗,对内丹持有一定见解,并认为“先正其炉”,即在体内调和药物,以阴阳相匹配达到炼神之境。他主张顺应自然界变化,每日当一年,即昼夜分春夏秋冬,如同天地运行一般。
除了这些理论上的贡献,吕岩还以诗词表达他的修行理念,如“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后世有人假托他的名字编写了一系列奇异故事,使得他成为了民间信仰中的神化人物。北宋之后,不断有人根据历史人物创作出更多关于吕洞宾的事迹,使得真伪难辨。
除了文学作品外,还有许多关于吕洞宾的人物传记和传奇故事流传下来,其中包括《集仙传》、《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等书籍,以及多篇诗词作品。但由于多数资料来源存在争议,因此真实性存疑。此外,《正统道藏》收集的《纯阳真人浑成集》由何志渊编纂,而《吕祖全书》的绝大部分亦被认为是伪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