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格言启迪苏轼海棠诗韵鲜于枢书写传承
《苏轼海棠诗卷》——鲜于枢的书法艺术品,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部作品是一幅纸本版画,其尺寸为34.5厘米高、584厘米宽,创作于大德五年,即1301年。其中,鲜于枢所书的《苏轼海棠诗卷》是他留存下来的墨迹作品中的一篇佳作。
这首七言长古咏叹了苏轼对海棠花的赞美之情。在卷末,还有元至明代多位书家的题跋,以及历代收藏者的印记。这些都增添了这件作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释文如下:
江城里面的瘴气和杂草繁生,只有名贵的花儿在幽深处独自绽放。嫣然一笑,在竹篱笆旁边,是桃李满山野生的景象,但它们显得粗俗不堪。也知道造物主有着深远的意图,所以遣送了一位佳人到空旷的谷地中去。她自然而然展现出天赐良缘,不需要金盘银盏来推荐华丽屋宇。她酒后脸上红晕生辉,翠绿袖子卷起纱裙映照着肉色肌肤。
林间雾蒙蒙晓光迟缓,日暖风轻春睡足无忧。但在雨中的泪水,也带有一丝凄怆;月下无人的清影,更显得清淑脱俗。先生吃饱之后,无事可做,便散步逍遥自我慰藉腹内。此时,他并不关心身边的人家还是僧舍,只拄着杖子敲门,看看是否有人修剪竹子。他忽然发现了一朵绝艳花儿,它仿佛照亮了衰朽不堪的地方,而他只能用手帕擦拭眼睛上的泪水。
陋巷哪个地方能种出这样的花朵?难道不是好事把它们移植到了西蜀地区呢?千里之外的一根树苗,不容易到达,却像鸿鹄一般飞来定居。而那些流落天涯的人们,都能够忆起这一切,为此他们喝酒唱歌,一曲接一曲地演绎。那时候,他们可能会醉倒在床上,可是醒来后还会独自一人回到这里,再次经历那场雪纷纷落下的痛苦时刻。不知何时又将重复这一幕呢?
右侧,有玉局翁的手书,这幅“海棠诗”长句讲述的是渔阳困学民的情形,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底蕴。这份珍贵的地球记录,将永远留给我们思考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