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名人故事物品中的英魂
我,孟轲,曾有幸师承子思之道,继承了他对儒家学说的深刻理解。子思虽未能直接见证孔子的全部教导,却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广博的知识,为后世留下了一篇《中庸》。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孔子言论的汇编,更是对圣道精髓的阐述。
在鲁穆公面前,我曾听到过许多关于利民政策的问题。子思回答说:“除去所有非法之事。”又被问及鲁国是否能够兴旺发达,他提出了周公伯禽治理国家的一系列原则,如开设公共福利、杜绝私利、结纳百姓和修好邻国,这样国家定能兴盛。我看到穆公虽然尊重他的建议,但最终没有委以实权,而是赏赐给他一块肉食作为回报。子思拒绝,并离开了鲁国。
曾参尝试询问我:“昔日你从夫子学习时,你从未失去君臣礼仪,但圣道并未得到推行。你现在似乎有些傲视世间主宰,不正当吗?”我回答说:“当年我们先王依旧遵循周制,即使制度衰败,我们仍然保持着君臣之间固定的位次与互相扶持的情形。如果要行走于圣道,不执守礼仪,那么就无法实现。这如同今日各诸侯争斗,以英雄为辅助,他们都想招揽英才。而我不自高地处于此时,不自卑,也不会被人轻视或贬低。当时代变迁,每个时代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式。”
胡母豹嘱咐我:“你的志向太大了,世界上很难容忍你,你为什么不顺应时代呢?”但是我坚持说:“我的问题不是志向过大,而是我的志向太小。不被接受,是命运所定。但如果为了求得容忍而改变自己的大局观,那就是罪过。我将坚守我的立场。”
曾申再次询问:“您愿意屈服于现状以维护正义?还是要勇敢地坚持贫贱生活?”我回答说:“如果能够做到让正义得以伸张,那就是我的愿望。不过,在这个充满王侯的地方,又谁能真正做到呢?宁愿保持高尚的心志,即便生活贫困,也比屈辱地活在富贵中强烈。”因此,我在卫国里穿着粗糙的衣服,有时候只能吃九餐。
田氏送给我一件狐皮裘衣,我担心他可能会因为害怕而不给我,所以解释说:“就像人们抛弃废物,让无德的人收拾它们一样,即使身处贫穷,我也不愿意把自己降低到那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