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名人档案
生平简介
袁宏,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出生于一个世族家庭。他的七世祖袁滂曾任东汉灵帝时的司徒,六世祖袁涣任过曹魏的郎中令,其后“袁氏子孙世有名位”。然而,在袁宏年轻的时候,他的父亲临汝令 袁勖去世,家道因之中衰。他不得不以运租自业。由于一个偶然的机遇,袁宏以他的咏史诗受到谢尚的赏识,因此在谢尚任安西将军、豫州刺史时,被特聘为参议军事,从此踏上仕途。
以后迁任大司马桓温府记室,因桓温重其文笔快捷典雅,遂专综。桓温北伐时,袁宏奉命作露布,倚马疾书,一刻间即成七纸。但是,由于他对桓温的专横跋扈和图谋篡逆感到不满,所以在著文或谈论中,他多次冒犯了桓温,因此“荣任不至”。直到桓温死后,他才由吏部郎出任东阳郡太守。不久,即于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病死在任所,当时年龄四十九岁。
主要著述
袁宏一生写下诗赋诔表等计三百余篇,其中脍炙人口的则有《北征赋》和《三国名臣序赞》。当时,有人发出“当今文章之美,当共推此生”的感慨,所以他是以“一时文宗”而著称于世。
原有集20卷,但已佚失。有《后汉纪》三十卷,《正始名士传》三卷,《竹林名士传》三卷,《中朝名士传》若干卷、《集》二十卷。在撰写《后汉纪》的过程中经历了近十年的时间。他还撰修了一些散逸文献,如《竹林名士传》,但现在已经流失,只剩下一些残片存留。
唐代撰修晋书时,将他列入文苑传。但是,他主要成就并不表现在文学方面,而是在他的史著中表现出来。除了久已散佚的一些作品外,《后汉纪》是他流传至今唯一精心史作。这部编年体断代史共30卷,大约21万字左右,以王莽末年的农民大起义为起点,对东汉二百余年的兴衰进行了详细记载,并且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是研究东汉历史的一个重要资料来源。
通过实践丰富了编年史体的手法,用的是荀悦《汉纪》的编纂方法,同时也吸收了一些新的创造性思路,比如将时代略近的人物放在一起加以记述,使得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对于人物评价,也注重观其本质,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这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人物及其行为背后的原因与意义。此外,还展现出了高超的情感描写能力,让人物形象鲜活,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作为一位古代学者兼文学家,他对待历史记述持有一种批判性的态度,对那些封建礼教中的弊端进行了抨击,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关于君臣关系、人的伦理道德等问题,为之后几百年的思想家提供了宝贵的思考材料。他认为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生活方式,而不是盲目追求某种抽象的人伦准则,这一点体现在他的很多作品里,比如说,在处理个人与群体之间冲突的问题上,他倾向于采取一种更加宽容和包容的心态,以期达到相互理解和尊重,从而维护社会秩序并促进个人的幸福生活。此外,他还特别强调教育对于个人发展以及社会进步至关重要,并且主张通过学习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善自己生活状况的事物知识水平及道德素养,为培养具有良好品格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在这方面可以看出他对教育极为重视,并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社会状态,使更多人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仍然会从他的作品中学到许多宝贵知识和智慧,以及如何用这些知识去指导我们的行动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