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美人画像
简介
班彪(公元3年~54年),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好古敏求,其祖先在秦汉之际从事畜牧业致富,后世代从政并受儒学熏陶。
班彪幼年与兄长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西汉末年,他避战乱至天水,与隗嚣相依为命。在此期间,他著有《王命论》,阐述了“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的观点,并认为刘邦兴汉,有“帝尧之苗裔”、“体貌多奇异”、“神武有征应”等特点。
后来,因隗嚣的固执己见和割据称雄行为,班彪只能离去,最终投奔河西窦融,被其器重任为从事。他为窦融划策,对刘秀政权表示归顺,并协助他统一东汉,为光武帝所知赏识。光武帝曾召见他,并举茂材任县长官及司徒掾。
班彪专心于史学尤好han代史。他继承和发展了司马迁的《史记》传统,但批评其对黄老思想过分崇尚,对《五经》的轻视,以及对货殖、游侠生活的赞扬。他主张依循《五经》之法言,以圣人的是非标准,这些思想影响深远,对他的弟弟班固以及《汉书》的编撰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文学创作方面,班彪擅长赋作,如《北征赋》、《览海赋》、《冀州赋》,这些作品采用楚辞形式,与西汉大赋风格迥异,是东汉末年的抒情小赋开端。此外,还有《王命论》一篇,用以劝说隗嚣兴复Han室。
最终,在建武三十年的病死望都长任上,卒年五十二岁。作为两Han之间历史形势中的重要人物,他通过撰写 《后传》 和其他作品,为促进Han室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是一个认同正统儒家思想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