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
的才情与智慧
李梦阳,明初扶沟(今河南扶沟)人,其先世为商人,因打抱不平遭陷害,最终死在狱中。其祖父早早自立,从十三岁起就往来于彬县、宁县做生意,经营得当,但最终也因陷害而死。李正九岁丧父,他的家境仍然贫穷。
公元1475年,命运向他一家显示出笑容,他的父亲取得贡士功名,被授予阜平县学训导职位。六岁后,他随父亲前往阜平,在那里开始学习传统的四书等。在弘治元年,他十七岁时,就已经学有所成,被称为“李才子”。诗书典籍塑造了他的才情,王府生活拓展了他的视野。
然而,这次尝试是失败的,他落榜。但这并非结束,在等待下一次机会期间,他迎娶了开封城中左梦麟之女,并在陕西应乡试。在庆阳拜会知府丁绅和提学杨一清后,与杨一清成为师生关系。他跟随杨一清左右,刻苦钻研,并在第二次乡试中夺得“解元”桂冠。
之后,他又在京城会试中登榜进士,但母亲去世后守孝三年。他二十三岁时回归故乡,又过了一段时间再次回到京城。这次他受到了户部山东司主事的小职位,但他依旧倾心于文学,为弘治末年、正德初年的文学复古运动作出了贡献。
尽管政治斗争使他多次被囚禁,但他始终保持着刚正不阿的风骨。在监察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三关税政时,用法严整,不徇私情。此外,还曾上疏批评皇亲国戚,并对宦官刘瑾等人的权势提出质疑,最终被勒令致仕。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最终得到释放。
江西巡按御史江万石不能体察百姓灾难,对广西土兵蛮横劫掠的情形不闻不问,这导致了他的第三次入狱。直到嘉靖八年,即将去世前夕,当面写下了最后的话语:“生敢无私,死敢无欺”,展现了一种高洁的人格魅力与深远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