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中的孔继涑反复探寻往昔的智慧
孔继涑:清乾隆年间的书法大家与学者
孔继涑,字信夫,以号谷园,别号葭谷居士,是孔传铎的第五子,也是孔子的六十九代孙。他出生于雍正三年(1725年),卒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享年66岁。
自幼聪敏好学,才华横溢。乾隆三十三年,他通过乡试中举,但后续的科举考试并未如意,只能成为候补内阁中书,从未实际就职。
然而,在他的生命之旅中,最让人铭记的是他对书法的热爱和深入研究。他最初学习张照的手笔,然后又深入宋代“四大家”的艺术境界,使得他的造诣非常高。为了追求这份艺术,他在曲阜城内的家族府邸里建造了一座名为“玉虹楼”的两层楼房式书斋。在这里,他花费了多年的时间搜集、摹拟、刻制,并最终完成了584块法帖刻石。这批刻石被称作“百一贴”,分为十四大类,如法帖、鉴真续鉴真等,每一类都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这些珍贵的刻石原本陈列在五虹楼内,现在已经移至曲阜孔庙东庞保藏。此外,他还著有《谷国论书》等著作,为后世留下宝贵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