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和王潜斋韵楚辞中最美的名字流淌于古籍中的物品间
今日之事,何人能做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坠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
鉴赏
曹豳因敢于在皇帝面前直言劝谏而与同时代的王万、郭磊卿、徐清叟被称为“嘉熙四谏”。王潜斋,即是王埜,曹豳与王埒(号潜斋)同为浙江人,同在宁宗朝先后中进士第,在上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国进步主张。
王埒的《西河》,一开篇就责问苍天,曹词则直率地直指到人,责问“今日事,不知此心如何?”这是不言自明的。这首词中我所表达的是对当前形势的一种感慨,我并非空谈,而是在深思熟虑之下,对国家大事表示忧虑。我用“今日事”来询问那些掌握大权的人,为何会让国家陷入这种困境?
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用“漫漫白骨蔽川原”来形容这场浩劫中的牺牲者们,这些都是历史上的悲剧。我还描绘了一幅图景,“关河万里寂无烟”,表达了对外部世界失去联系和孤立无援的心情。此时,“月明空照芦苇”的静谧气氛,只增添了这份凄凉。
我的内心充满了悲伤,但也明白那是不足以触动世人的,所以我说:“谩哀痛,无及矣。”我的眼前是一片荒凉,“西风落日惨新亭”,这个画面让人想到过去曾经辉煌而现在已经破败的情景。而这样的景象,又让我联想到了那些为了国家而流泪的人,那些因为国家命运变化而感到绝望的人。但即便如此,我依然坚信:“战和何者是良筹”,我们应该寻找一种方法来平息内乱,让战争停止,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思考如何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现在,我感到身处一个艰难又孤独的地方。“只今寂寞薮泽里”是我对于当下的现状的一个描述。在这里,没有值得依靠的人,也没有什么可以期待的事情。“岂无人、高卧闾里”却让我产生了一丝希望,也许还有像我一样渴望改变命运的人,他们或许能够带领我们走出这一切困境。
最后,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试问安危谁寄?”这个问题,是对所有可能帮助我们的力量的一个呼唤。我相信,只要有志同道合的人团结一致,我们就能找到答案,并且能够迎接未来的挑战。
因此,这两首诗虽然表达的是不同的思想,但它们都承载着一种共同的情感:对国家命运的一种担忧,对未来的一种期盼,以及对于更好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在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之间深厚的情誓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愿景的共同追求。这两首诗如同彼此交织般紧密,它们传递出了作者间相互支持与鼓励的情感,同时也反映出时代背景下的复杂情绪与社会矛盾。在这样的语境下,它们成为了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与读者共鸣,将永远留在时间长河中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