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亨近代史上的灯塔
在中国近代史的长河中,高亨如同一盏坚持发光的灯塔,照亮了学术研究的航道。他的名字常与古文字学、训诂学以及先秦文化史研究紧密相连。他生于1900年的吉林双阳县,一名仙翘,字晋生,从小就对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理解。
1910年春,他进入私塾学习,并且在白昼与夜晚轮流阅读,不断地探索经典之谜。八年后,他完成了四书五经,并开始专攻先秦学术,这为他日后的专注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师范学校和大学期间,他接触到了更多关于古代文化和文字学方面的知识。
1923年秋,他考入北京大学,在那里他遇见了自己的导师梁启超。梁启超不仅鼓励他继续深入研究,还赠予了一副对联:“读书要最识家法,行事不须同俗人。”这是对高亨严谨治学态度的一种肯定,也是他未来的工作方向所指引的一条明路。
毕业后,高亨开始教书并逐渐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教授。他曾在多所大学任职,如东北大学、武汉大学等,并致力于传授先秦诸子的精髓,以及《周易》、《诗经》、《尚书》的深奥之处。他的教学方法严肃认真,每次讲解都能让学生们感受到语言之美与思想之深邃。
除了教书以外,高亨也是一位杰出的著述家。他撰写过多部关于中国古典文献的大作,如《周易古经今注》、《老子正诂》、《庄子新笺》等。此外,他还参与整理中国古籍文献,为后世留下宝贵遗产。
1986年2月2日,当这位灯塔般的人物离开我们时,我们失去了一个值得敬仰的人才,但他的作品和精神将永远照亮我们的道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更好地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