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古犹如森林中的老树根深叶茂见证了时间的流转
客家话:博白的主流方言之谜
在一次会议上,我第一次听到了与地佬话不同的口音,这是一种有别于周围环境的语言,会后我好奇地问一旁同事:“这是什么方言?”他微微一笑:“那是客家话,博白的主流方言之一,我们也称之为‘涯话’。”然而,对于这位来自城市的我来说,客家话就像森林中的老树,根深叶茂,但见证了时间的流转。
随着日子的推移,我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客家话。同事们谈天说地时用的是客家的音调,而群众上门办事时,也用上了这个古老而又生动的声音。朋友望着我一脸茫然后开始解释:“那林的主打方言是地佬话,但在整个博白,只有水鸣、那林、永安、顿谷、博白、亚山、浪平和凤山等乡镇讲的地佬話,其余均是客家話。”
我恍然大悟,又有些疑惑:“既然同乡会有‘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情况,那为什么在同一块土地上会出现两种如此不同的方言呢?”友人耐心解释:“我们这里还有一种独特叫法——新民話,是福建、广东等地区的人带来的方言。”
随着交际圈扩展,我耳濡目染下,不仅能简单捡几句日常用语,还能尝试模仿一些熟悉的话语。但即便这样,我依旧难以完全融入其中,一次偶尔学到的几个词汇被立马辨认出我的假冒伪劣口音。然而,这并没有阻止我继续学习和尝试,用一种近似真实但仍不够完美的声音,与当地居民交流。
尽管政策促进普通话普及,在学校使用普通教学,让孩子们几乎缄口不谈这些地方色彩斑斓的语言,但某些孩子却将普通话融入进他们说话中,让人啼笑皆非。而对于那些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的人来说,即使多年以后,有些小细节被普通化,他们对自己的母语仍然怀抱骄傲。
因此,即使面对外界变化,这片土地上的声音不会轻易消逝,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历史,一种与众不同的存在方式。在这里,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特而珍贵,就如森林中的每棵树一样,都有其根深叶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