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漫步山林
吕洞宾,五代宋初著名道士,被誉为“八仙”之一。号纯阳子,其生卒年份及出身地均不详。据较早的记载,他被称为关中逸人或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而元代后期则普遍认为他是东平(治所在今山东东平)人。传说他与陈抟同辈,生活年代可能推至唐开元时期,但这更多是一种附会之论。
吕洞宾本是一个儒生,因科举无门而转向道教。他遇到了五代隐士钟离权,从后者学得内丹道要,并隐居终南山,在关中等地活动。在他的修炼过程中,他成为了百岁高龄却外貌仍如婴儿的传奇人物,以剑术闻名,与陈抟、李琪等其他神秘人物交往。
吕洞宾以内丹修炼为其修仙之路,同时也融合了禅宗思想。他自称“幼习儒业,长好性宗”,并指出:“丹者,先正其炉。” 他将自己比作一个大师级的丹炉,将自己的身体视作药物,每个感官都被看作是炉中的八个门口。他主张顺应天道,不损伤内真,以此来坐享长生。
他的修炼方法包括一日当一年,一昼夜当一年,还有变炼五行法,这些都是为了调和阴阳、运行四季,使自身达到长生的境界。他强调消除六欲七情,然后通过肘后的法则,让药物从尾闾进入脑部,要想像龙虎河车使上升,但必须小心避免虚阳壅盛引起热病。此外,他还提到金液还丹和吐玉液两种不同的炼形法。
吕洞宾留下了一系列奇谲诡异的诗词,如“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饮海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这些作品至今仍然广受欢迎。北宋以后,有许多人假托他的名字编撰各种传说,因此关于他的神化事迹众多。
宋朝道教学者曾慥编纂《集仙传》,专门收录了唐五代成就道家的故事,其中提到吕公显力广大。在民间信仰方面,对于吕洞宾的人物形象和事迹进行了极大的渲染,并且经历了多次封赠帝王,如宋宣和元年敕封“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六年赠“纯阳演正警化真君”,至大三年加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除了诗词外,他还留下了一些著作,如《九真玉书》、《肘后三成篇》以及一些散见于《道枢》中的文章。而他的诗歌作品有很多版本,其中有些是杨亿根据其口述整理出来的,也有一些单行本注释版。但是,由于历史上的伪造现象相当严重,所以目前对其作品的真伪判断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