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荣绪中国古代名人中的100位人物
臧荣绪:南朝齐时期著名史学家与文学家,生于东莞莒(今山东莒县),公元414年至488年之间。出身官宦家庭,其祖父奉先曾任建陵令,父亲庸民则是国子学助教。早年丧父,由自己努力劳作养活家族,故有“灌园叟”之称。
臧荣绪以其纯笃好学的性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他尤其喜欢研究五经,并自号“披褐先生”。他与朋友关康云共同隐居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专注于学习古籍,最终成为了一位著书立说的教授。在当时,他被尊为“二隐”。
尽管臧荣绪博学多才,但他从不愿意仕途,他拒绝了几次征召,不愿意担任官职。在京口教学期间,南徐州刺史曾邀请他担任西曹秀才,但他也未就职。当时的扬州刺史萧道成(后来的南朝齐高帝)也征召过他,但仍然未能说服他接受官职,最终隐居终老。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其独特的视角,对历史进行总结成为一大特色。对于这一时代背景下对晋朝历史进行整理,也是当时重要的话题。在此背景下,臧荣绪撰写了《晋书》,这部作品之前已经有很多关于晋代的记载,但这些记载往往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例如陆机、干宝等人的《晋纪》只记录了一部分重要事件,而何法盛所著《晋中兴书》仅限于东晋初年的历史。此外,那些时候流行的《晉書》的内容更多的是贵族豪门编纂的一种谱牒类文献,他们中的许多内容都是虚构或者夸张。
为了创作一个更真实可靠、超越前人作品的《晉書》,臧荣绪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古籍,并且不惜变卖家产来资助他的考察旅行。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收集工作,然后闭门谢客,全心致力于撰写,这就是后世所称作《旧 晉 書》的版本。他的这部作品涵盖了西汉到东汉两家的全部历史,是一部非常详尽且权威性的文献,为后人提供了宝贵资料。
在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期间,由房玄龄等监修,《旧 晉 書》作为蓝本,再加上其他群书并结合互相订正而成,被称为新版或新 《 晉 書》。随着时间推移,当初由臧荣绪创作的一系列文集如今已失传,因此人们开始辑佚其中珍贵篇章,如汤球辑本共17卷、黄奭辑本204条及近人陶楝辑2卷等,其中包括原有的纪录志传以及新增材料,使得这个时代的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情况。而他的其他著作如嫡寝论、拜五经序论及续洞记也留给我们许多宝贵信息。
最后,在488年病逝之后,其遗下的《旧 晉 曼》虽然因失传而难以寻觅,但是它对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无疑是该领域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而到了清代王鸣盛评价此书:“勒成司马氏一代事迹,个体具备,卷帙丰富,谅有可观,即以之传世亦无不可。”显示出它在当时以及未来都具有极高的地位与价值。此外,此书中还被广泛引用在诸多相关领域,如事类赋注、《文选》、《初学记》、《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又名诗话)、太平御览等,以及各种注释和评点中,都能找到它直接或间接引用的痕迹,这足见其影响力的巨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