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国学人物网
首页 > 古代人物 > 儒释道三家之学犹如山川汇流静心而后能融会贯通

儒释道三家之学犹如山川汇流静心而后能融会贯通

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年,中国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辉煌的时期,百家争鸣,精神文明达到了新高度。儒墨并称“显学”,后来儒道相异互补,但在“性与天道”、“子不语怪力乱神”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超越自我、探索宇宙的本土思维并不强调。而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儒道形成鼎足之势,在士大夫中逐渐流行。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是其生存发展的关键。反过来,本土文化如何接纳外来思想,也是其独特性的体现。

东汉末年,牟融就开始讨论佛教的价值,他通过对比老子的五千言和佛家的经典,以笔墨之间解释圣贤之言。这说明他认为各个哲学体系都有自己的价值,不妨并存。支道林则以深厚的心得,又精通老庄,他不仅参与士林中的玄学辩论,还将佛理用以注解《庄子》,开启了思想界释道相融的大门。

唐代思想开放时期,儒家与道教、佛教等多元文化共处,无冲突可言。在文学领域,如李白、杜甫等人,他们虽然各有所好,但都能兼收并蓄不同元素。在宋代,《齐三教论》七卷全面阐述了三家的相辅相成。而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则借鉴了佛法和道家的智慧,为理学奠定基础。

明代中叶至今,这种观念更加普遍化。如《思辨录辑要》记载:“三教合一之说……立庙塑三教之像,以吾夫子为儒童菩萨。”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证。他提出的“阳明四句”,即无善恶心之体,有善恶意动,只是在知善知恶上求真实,这正是儒释两家智慧的一次结合。此外,《混元三 教九流图赞碑》的存在也证明了这一点,它上的赞词阐述了一种圆融、一致的世界观,而这种观念在许多地方寺院乃至普通家庭中广泛存在,如少林寺或武当山金顶侧殿展示。

这些都是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特质的一些例证。本土固有的儒、释、道经过长时间交流碰撞,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而丰富的人类精神财富。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难得见到的跨文化交流成功案例之一,不仅增强了自身生命力,也影响到其他地区和国家,从而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一部分。

标签:

猜你喜欢

10大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名人录...
碧波荡漾:探索中国古代名人的智慧与传奇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涌现出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中华文化和民族发展作...
世界公认第一美男 JK开襟乳液狂...
在我年轻的时候,总是对自己的肌肤保养充满疑惑。无论如何努力,我始终感觉我的皮肤缺乏水分,干燥得像是一片荒漠。直到有一天,我听说了“JK开襟乳液狂飙”的秘密...
中国历史人物资料卡 人类历史上的巨...
在浩瀚的时间河流中,历史留下了无数光芒闪烁的人物,他们以卓越的智慧、勇敢的精神和无穷的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然而,这些伟人的成就往往难以用数量衡量...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30字 古代历史人物画...
绘史录:揭秘古代画师如何捕捉历史巨人的真面貌 在浩瀚的时间长河中,有着无数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形象如同光芒,照亮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古代历史人物画像,是对...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