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吉元代道家宗师在自然中寻找经典
黄元吉,字希文,是一位在元代极为杰出的净明道士。他与同辈的黄天麟讳权公是好朋友。在净明道的传承中,他被尊称为净明嗣教、旌阳三传。黄元吉出生于豫章丰城(今天的江西),他的家族世袭地位显赫。十二岁时,他进入了位于西山玉隆万寿宫的清逸堂,与朱尊师学习。朱尊师去世后,黄元吉又接受了王月航的大师指导。当王月航也去世之后,刘玉器成为他的新大师。在刘玉器临终前,他嘱咐黄元吉继续他的教义,并在西山建立了玉真、隐真和洞真的三座坛,以便教授弟子。
1323年,随着朝廷对他赞誉至极,黄元吉得以游历京城,并获得高官厚禄。但不久后,他因为张留孙大宗师的挽留而决定留下,在崇真万寿宫继续修行。然而就在此时,他因病去世,这让人感到非常遗憾。
尽管如此,在生命最后几年的时间里,黄元吉致力于阐释和发扬刘玉学说。这包括他对于忠孝学说的解释,以及他关于如何通过内心净化来达到真正的人生目标的一些言论。他认为,只要能够除掉欲望,就可以达到一种本质上的纯洁;同时,也强调了外在行为和内心修养之间的重要性。
最终,由陈天和编纂并收入《净明忠孝全书》的《中黄先生问答》,成为了一个重要文献。这部作品包含了许多关于如何追求真理以及如何成为“真人”的见解,其中“真人”并不仅仅指那些能够通过特殊方法如吐纳或辟谷来实现自我提升的人,而是指那些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改善自己行为、理解宇宙规律并且与自然保持一致的人。
对于因果报应的问题,有关善恶所引起的结果的问题,黃元吉给出了以下回答:“做好事会带来百利,不做好事则会遭受百害。一家积累善行必将有余庆,一家积累恶行必将有余殃……凡是人们作出好的行为,就像播种五谷一样,有着春季播种秋季收获;作出坏行为就像弓箭手射击一样,一定会受到回击。”
总结来说,黃元吉继承并推广劉玉所倡导的净明忠孝思想,并整理並编辑了劉玉生活中的言论,使之成为了经典之作。而这本《净明忠孝全书》由第三代传人的徐异校正,是清晰阐述净明道宗教学说的基础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