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英雄人物有谁物品中述圣事迹
我,三世祖,字子思,以子思子之称闻于世。师承曾子,下启孟子,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为儒家五圣之一。我著有《中庸》一篇。
我曾见过夫子的闲居之时,他喟然叹息,我请求知道他所想,他回答说:“你不知道我的志向。”我则说:“从小就看望您,每次听您的教导。当您在除非法之事时,我感到非常高兴。”夫子笑了起来,说:“确实如此!我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世界上没有废除传统,那么怎能昌盛呢?”
我博览古今,有亚圣之才。鲁穆公请教于我,对他说:“应该取消所有非法的事物。”又问:“我们的国家可以兴旺吗?”对曰:“只要君主像周公伯禽那样治国,行其政化,把国家的恩惠公开给百姓,把私人的利益关掉,与邻国结好,它们就会迅速兴旺。”但穆公不能委以重任,只是轻易地赏赐给我一些肉食,我不接受他的馈赠。
后来,又有人想要让我做国相,但当时的官员都习惯于世袭和宠信,不以德为训。我因此感叹道:“如果不能按照我的大道行事,那么就是作为相邦的一种耻辱。”所以,我拒绝了,并离开了鲁国。穆公问我去哪里,我回答说:“君主犹如鸟,如果对它产生怀疑,它就会飞走;现在,你已经对臣下产生怀疑了。”
曾子曾经告诉过我,“从前,您跟随孔子的游历,在候选人那里,您从未失去臣子的礼仪,但是圣道并未被推广。今看您有傲视天下的气概,没有想到这不是可以容忍的事情。”
胡母豹劝告我说,“您太自大了,这个世界谁也容不下,您为什么不顺应时代呢?” 我回答说,“我的问题不是太自大,而是我并不自大的问题。不被接受,这是命运所定。如果为了寻求容忍而毁灭伟大的本性,那将是一个罪恶。我不会改变自己的态度。”
再次,被问及是否应该屈服于现状或坚持自己的志向,我回答说,“如果能够实现我的愿望,即使整个世界都由王侯统治,也无妨。而与其屈辱自己身躯换取富贵,不如保持高尚的心志即便贫贏。在卫国时期,即使穿着粗糙的衣服,也吃着简朴的饭菜。这一切都是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
最后,由田氏提供了一件狐皮裘衣,他们担心它可能会被拒绝,因此他们这样说道“我和这些物品一样,将它们弃如敝履”。然而,当他们要用这些东西来装饰自己时,他们感到难以割舍,因为这意味着将自己的身体变成垃圾。
总共著书四十七篇,其中包括《中庸》一篇。这部作品教授了数百名学生。此外,还有一段记载显示,当鲁穆公询问关于孔子的言论是否出自于某些特定的个人口述记录时,我们回应道“虽然这些话可能不是正宗,但它们仍然反映出了孔子的意图”。
洪兴祖评价我们这一生工作中的最大成就——《中庸》,认为这是真正体现孔子的学说的文本。而我们则认为,《中庸》的精神至深且完美。而孟轲接收到我们留下的遗产后,将其进一步发展,使得他的七篇文章都围绕着《中庸》的思想展开。他能够直接亲见圣人的言谈,因此他的表达既简洁又深刻。但是在苟卿和杨雄那里,其表达虽详尽却缺乏必要的深度与精准性。
最终,在六十二岁(或据另一种记载为六十三岁)的时候,我结束了生命。一方面考虑到敬王十一年孔子逝世,再加上威烈王十七年的时间,以及鲁穆公在位三十三年的时间,加上其他历史事件,可以推算出当初看到父母还活着的时候,我们还只是一个学习阶段的小孩子,而此刻已近八十岁,而且这个计算方法显示我们的寿命超过了一百零一年,这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过,无论如何,都证明我们的生活年代跨越多个朝代,从尊崇功绩封沂水侯,再次入祀孔门,从宋末封沂国公直至配享颜、曾、高殿上的位置,一直位于孟轲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