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期书法欣赏作品雨后帖王羲之草书奇迹古人临写艺术
王羲之《雨后帖》——草书艺术的真谛(故宫博物院藏)
这份珍贵的25.7×14.9厘米大小,精美绝伦的草书作品,是一封五行尺牍,由王羲之亲笔所写。它不仅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其末尾还附有“世南”、“贞观”二墨印,以及“志东奇玩”、“四代相印”、“绍兴”小玺及清内府请藏印,这些都是对作品价值的一种认可。
然而,在古人临写艺术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伪作。就像王羲之《雨后帖》这样的作品,它并未出现在古刻丛帖中,也没有元以前的题识或记载。这让人们怀疑它是否真的出自王羲之手。在清初,吴其贞便在他的著作《书画记》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幅书法虽然有沉重古雅之气,但纸色是墨水染出的,因此他将其视为伪物。而安歧则在他的《墨缘汇观》中提出了一种不同的见解,他认为这可能是一张唐代模仿品。
从技术上来看,这幅草书运笔流畅,结构松懈,但水平并不高。这使得专家们推断出这是通过临写而非钩摹制作出来的。纸张本身也是竹纸,一种北宋中期以后才能够制造出来的特殊材料。至于铃藏印,“世南”、“贞观”的两枚唐代墨印显然是用墨笔直接画上的,而苏辙所做的小玺则被鉴定为伪造。而只有那一枚小玺上的“绍兴”,才能证明它确实属于南宋时期。
综合这些考量,可以推断出,这件名人书迹最可能是在北宋末期以临写的手法伪造成的一件文物。这不仅展现了当时人们对艺术真实性的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那些传统艺人的卓越成就,同时也能更敏锐地识别和保护真正具有历史价值的人类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