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海戏传承人杨秀英守护国家级文化遗产的当代典范
在那个春天的清晨,泗阳县举行业余剧团汇演的场景中,我——杨秀英,被抽上了淮海戏舞台。记得那时,我只有7岁,当父亲不幸去世后,母亲一个人养育着三个孩子。我在11岁才开始上学,那时候加入业余剧团唱戏,是为了保证家里的事情和学习不会受到影响。
十四岁的时候,我进入了泗阳县淮海剧团,十五岁就开始正式排戏演出。十八岁被选入江苏省淮海剧团,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里,我不仅学习了各种表演技巧,还掌握了从花旦到青衣、刀马旦、老旦、小生的多种行当。尤其擅长闺门旦的角色。
我主演的《节妇吟》被拍摄成电视艺术片,而我的其他传统戏和现代戏作品,如《樊梨花》、《三拜堂》、《皮秀英四告》、《生死怨》、《儿女情》,都曾在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播放,并通过唱片和盒式磁带形式发行,对淮海戏有着深远的影响。
退休后的我继续致力于传承这段历史。我带领学生,他们如今已经成为一批又一批耀眼的明星之一。即使我的女儿也受到了父母熏陶,现在她也是省淮海剧团的一名优秀演员。
然而,在我看来,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 淮海戏仍然面临着市场淡化的问题,同时传承任务变得更加艰巨。这让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每一次站在舞台上的机会,都是一次对这份文化遗产最真挚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