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少年立志历史影响力人物排名在自然之中绽放
重新表述:我的见解——孔子的少年立志:文化生命的开端(图)
刘伟见,论语课
十五岁立志,是我个人文化生命的开端。古人讲“知止而后有定”,有了志向就有了奋斗的目标,人生才不会虚度。我认为,就像三军可以没有统帅,一个人不能没有志向一样。可见古人认为立志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
一个人可以志于学、志于商,或志于官,这些价值都无可厚非,但每种志向都有正和邪两面。正向的即志向,邪了就是放纵自我。朱熹说:“心之所之谓之志。”意思是,我坚持自己的信念必须来自内在,这样才能不轻易改变方向。
那么什么可以作为我们的长远目标?正道。在儒家看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确方向。如果只顾自己好,而不关心别人的福祉,那只是暂时的满足,最终还是会导致失败。
儒家强调的是区分短期和长期目标,不同的人可能会因为不同的原因而选择不同的方向。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保持恒定的信念,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放弃,最终达到我们追求的心愿。而那些只为眼前的利益或名誉而努力的人,他们最终可能会因骄傲或气馁而失败。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没有利益驱动,也无法持续推动我们去做一些事情,有时候甚至需要借助外界认可来激励自己。这也是为什么王莽这样的伪君子容易受到人们批判,因为他们实际上是在为了更大的个人利益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
孔子为什么主张年少就要“始于学”?他知道学习是一切基础,如果从小培养起对知识的热爱,就能一生都不厌其烦地学习下去。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能够将个人的兴趣与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生的坚定信念和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