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少年立志10大伟人在自然中的追梦之旅
重新表述:我的少年立志:文化生命的开端(图) 我见 我见论语课 十五岁立志,是我文化生命的开端。古人讲“知止而后有定”,有了志向就有了奋斗的目标,人生才不会虚度。我甚至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即三军可以没有统帅,我一个人不能没有志向。可见古人认为立志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
一个人可以志于学、志于商,或志于官,这些价值都无可厚非,但每种志向都有正和邪两面。正向的即为真实坚定的目标,而邪了就是一时冲动或自私的情感所驱使。如果你只顾自己好,那只是暂时的好,是一种浅薄的心态。
儒家强调的是不仅要追求个人的成功,更要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大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远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恒久不变的信念,即使在逆境中也不放弃,不因外界环境变化而改变方向。这是因为我们的人生道路不是短暂的一瞬间,它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地朝着更高更美好的目标前进。
当然,我们谁也不能脱离自己的利益而为天下做事,因为这背后往往隐藏着个人欲望或者权力的追逐。而真正具有深远影响的人,并不是那些声称自己不计个人利益,只为了公众利益的人,而是一些能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发展的人。
孔子为什么主张年少就要“志于学”?这是因为他相信学习是一切成就之基石。他希望年轻一代能从小培养对知识和智慧的热爱,从而形成终身学习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为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