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德道长(1898年—1971年),陕西省宝鸡县人。七年,(1918年)因妻亡己病,弃家求道,游栖陇县药王洞(系龙门洞下院),受等地名山道观,曾居陕南汉中留坝县张良庙(十方丛林)担任账房。他研习道教经典,交游广泛,在陇东、关中道教界享有极高的威信,亦有较大的影响。二十六(1937)复返龙门洞,继冯高德道长担任监院,并先后担任陇县药王洞、火烧寨等处住持30多年,直至临终。
阎崇德道长出身贫苦,思想进步,同情:信仰虔诚,处人和善,爱老怜贫。抗日战争时期,阎道长在龙门洞数次建醮祈祷和平,追荐抗日阵亡将士。1945年,他亲自当众焚毁了道院多年出租田地的契约账单,并舍平地数十亩于贫苦百姓耕种,施粮米百亩担赈济孤寒,废除了道院对附近农民的剥削关系。1943年起,他多次利用龙门洞有利条件掩护地下党员避难脱险。陇东地下党负责人李义祥、张可夫等常与阎往来。1947年,地下党员潘自力因受追捕,来龙门洞避难,被阎道长以道人身份予以掩护,临行时,阎道长给其银元作为盘缠。不久就被人告密,同年7月23日,陇县公安局长带领40余人,持枪荷弹对龙门洞进行了搜查,一无所获后,欲逮捕阎崇德与数名道士,阎道长即大怒,痛骂道:“我把你们这些吃得红眼了的吃庙贼,龙门洞有什么事,我是当家的,要杀要砍,有我阎崇德一人承当,何以累及他人?”来人无奈,只得带了阎崇德一人关押于陇县看守所,月余后又押解西安监狱。在狱中,阎被审讯40多次,严刑拷打,坐老虎凳,备受折磨,直至解放后还双腿行动不便。但他意志坚定,闭口不言,未漏一点真情。省党部及军统人员在口供俱无的情况下,只能将其以“通匪”之名看押。后经西安八仙庵监院邱明中道长【邱原系黄埔军校毕业生,曾任蒋介石近侍卫数年,后调军统局任特务营长,熊为其部下。抗战时,邱因不满蒋之逆行,愤而出家。】与当时的陕西省省长熊斌多次交涉,并以八仙庵3000万元(旧币)作期,于同年腊月十三日将阎崇德保释出监狱。先后共被关押140天。获释后,阎道长乞化于太白山中,1949年返龙门洞复任监院。阎崇德将追求道行作为自己修行的目标,常对人讲:“道士不能轻易自称‘我是道士’,只能说是出家人。而所谓道士者,道德之士也,或有道之士也。”
解放后,阎道长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热情服务。土改中,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献出庙产土地,分给贫苦农民。镇,他带领公安人员捕捉暗藏在道教内的“一贯道”头子。1950年春,他又拿出龙门洞2000斤粮食发给农民度荒。1952年,抗美援朝中,他捐款50万元(旧币)支援前线。合作化运动中,他说服入社,并自愿担任会计,积极工作,拿出庙产、耕畜粮食支持集体生产,救济困难群众。“文化大革民”中,党的宗教政策受到破坏,道观庙宇被砸,阎道长特别对打毁神像十分不满,被群众一度以“牛鬼蛇神”对待,让其与“四类分子”一起接受批判,并令其参加修路等劳动改造。
阎崇德道长终生从道,其善行义举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肯定。解放后,他曾历任县人委委员、县人民代表、县政协、省人民代表和全国道教协会理事。1957年,参加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大会,并受到了朱德委员长的接见。1971年冬,阎道长羽化于龙门洞庄房(三元宫),葬于龙门洞坟茔,终年73岁。
(本文作者根据《陕西省志-宗教志》及网络资料整理校对,渭水之阳 供稿)